近20年来,国内许多武术和体育、健身等刊物,登载的有关尚氏形意拳的源流、功法、套路和名家巨擘习武轶事的文章络绎不绝,著书立说者也大有人在。这说明尚氏形意拳已经成为形意拳中的一支劲旅,深受武林中人的青睐。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此拳的形成、发展、命名和主要的风格特点都出现了不少混淆不清的说法和概念。有的称“尚派”,有的叫“尚式”,还有的谓“尚门”……笔者拙见,应予正名,否则有碍于对创始人的尊重、命名的严肃性和此拳的内涵。
形意拳因其流传年久,文化底蕴极其丰厚,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大,知识含量高,内涵深邃,见易练难,又受制于历史的局限,主客观因素及武术届陋习的影响,学练者个人条件和素质的不同,虽同出一派,原本未枯,却已逐渐开枝散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分支流派。“尚氏形意拳”就是其中别具风格特点的一支。它源于武术一代宗师尚云祥老先生(1864-1937)。经数十年研练、悟化,并在健身与实战应用中具体实践,使它日臻完善。期间,第一代传人靳云亭、陈子江、李阔如、那越臣、孙梦之、许笑羽、韩伯言、辛健侯、刘华甫、李明让、王凤章,特别是尚老先生的关门弟子李文彬和尚老先生爱女尚芝蓉等前辈著书立说,穷毕生精力呕心沥血地继承、传播,大大提高了这支形意拳的影响。以其理论精深科学,风格特点独特,拳械套路系统完整,体用兼备,内外双修,自成体系而独步武林。
1987年,恩师李文彬(中国武术十大名师)和师姑尚芝蓉为缅怀尚师祖,并将其德艺双馨的艺业进一步发扬广大,提出了在尚老先生生前夙愿将此支形意拳命名为“终南形意拳”未果的情况下,责成弟子完成命名任务。笔者谨遵师命,于当年8月带人专程去国家武术研究院和《中华武术》编辑部,请示张山、王玉龙两位老师和昌沧总编,请示关于“命名”问题。几位老师均同意,并提出太极拳有杨式、陈式等,此拳应定为“尚式”。笔者当场给恩师打电话请示汇报,老先生说:“我们要尊师重道,我看还是用姓氏的氏内涵深邃。”从此,尚氏形意拳正式被认定和命名,得以名正言顺。此后,李、尚两位前辈合著了《尚氏形意拳械抉微》一书;李先生又在《中华武术》发表了10余篇尚氏形意拳的文章和12期尚氏形意拳讲座,在武术届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尚氏形意拳已传至第五代。
|